CALL US

+86-574-8745-9965

+86-188-5806-1329

硅晶圆供应商:德国世创Siltronic概览
来源: | 作者:id1506174 | 发布时间: 2022-12-21 | 5832 次浏览 | 分享到:

前言

德国世创Siltronic作为全球第四大硅片厂,承包了全球超过10%的市场份额。从1953年高纯硅的初步研发到如今成为高度专业化硅晶圆设计与生产的技术领导者,其间经历种种变革。而其核心竞争力因何造就,并与龙头企业存在何种差距?本文将通过对其业务分布、历史沿革以及财务状况的梳理,帮助投资者更加了解当今世界硅晶圆市场的竞争格局,以及为寻求可能的国产化替代路径提供参考。

目录
一、 企业概括
二、 历史沿革
三、 业务分部
四、 财务分析
五、 总结


一、企业概括
德国世创电子(Siltronic AG)作为全球领先的硅晶圆供应商,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其前身Wacker Chemitronic 于1968年由母公司瓦克化学(Wacker Chemie AG)出资成立,2004年更名为Siltronic后一直以该形式存在。2015年完成首次公开发行。
Siltronic作为全球第四大硅晶圆供应商,同时也是欧洲最大的硅晶圆制造企业,据统计其2021年市占率达到11.7%。而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跨国企业,其超过85%的销售额来源于境外,业务及产能覆盖亚洲、欧洲与北美,与全球半导体行业生态息息相关。




*数据来源:亚化咨询

在产品线方面,Siltronic专注于硅晶圆制造业务,主要提供125mm到300mm的抛光晶圆、外延晶圆以及FZ 晶体,HIREF®晶片、Ultimate Silicon™晶圆等特殊产品,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Siltronic于1994年由Wacker-Chemitronic独资成立(当时名为Wacker Siltronic),自2015年上市以来,Wacker以30.8%的股份作为控股股东,截止本报告发出日,GlobalWafers与DWS Investment分别以13.7%与5.3%的持股比例作为第二与第三大股东。


Siltronic集团内部则以Siltronic AG为母公司,下属控制多个子公司,截止2022年中报,Siltronic集团的股权架构如下图所示。


其中,位于德国本部的母公司Siltronic AG与位于美国波特兰的子公司Siltronic Corporation、以及位于新加坡的子公司Siltronic Singapore Pte. Ltd.(SSP)和Siltronic Silicon Wafer Pte. Ltd. (SSW)均为拥有产能的制造公司(工厂信息详见第三部分业务分布);位于中国上海、韩国首尔和日本东京的子公司则为纯销售公司;除此之外,Siltronic还在法国里昂、意大利米兰、中国台湾新竹等地均设立有销售办事处,但由于经营规模较小,出于重要性考虑未在上图列示。

二、历史沿革
(一)诞生及发展
Siltronic的硅晶圆制造历史可追溯至1953年,作为首个提出硅晶圆概念的企业,瓦克化学在那时就开始了在高纯硅领域的研发,直到1962年第一代硅晶圆面世,并在1968年成立了致力于硅晶圆生产的子公司Wacker Chemitronic,这也是Siltronic的最早雏形。     随后,瓦克化学在1990年启动了首批300mm晶圆的研发项目,并随着300mm晶圆产能在德国、美国、新加坡等地的全球扩张,成为如今Siltronic的支柱业务。
在1994年Wacker Chemitronic作为唯一股东出资成立Wacker Siltronic后,并于1995年将硅片业务转让给Wacker Siltronic,先后经历了1996年对弗莱贝格子公司的收购,1997年Wacker Siltronic Singapore Pte. Ltd. (SSP)的建立,到2004年正式更名为Siltronic AG并一直延续至今。2006年和Samsung一起合资成立新加坡联营公司Siltronic Samsung Wafer Pte. Ltd.(现Siltronic Silicon Wafer Pte. Ltd. (SSW)),并于2014年以78%的多数股权收购正式将其纳为子公司。
2015年Siltronic AG完成上市,2017年其母公司瓦克化学释放所持股份,仅保留30.8%的控制权股份。
其建立与发展的具体历程如下图所示。





(二)环球晶圆收购Siltronic
2020年环球晶圆子公司GlobalWafers GmbH(收购人)决议以45.3亿美元公开收购Siltronic所有流通在外股份,最终由于交易截止日前未能获得德国政府核准而宣告失败。此次收购作为了解Siltronic历史不可忽视的一环,关系到全球硅晶圆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在此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环球晶圆成立于2011年10月1日,其前身为中美硅晶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半导体事业部门,为台湾最大的晶圆材料供货商,具备从单晶硅棒拉制到3英寸至12英寸硅片加工的完整生产线。
环球晶圆作为中国最大曁世界第三大硅晶圆制造厂商,Siltronic则位列第四,原收购预计于2021年下半年完成,完成后新的环球晶圆全球市占率将达27%,将远超日本SUMCO(20.9%)而挑战全球第一大硅晶圆制造商日本信越化学Shin-Etsu(25.7%)的地位,并将在全球将拥有22座工厂。



对于环球晶圆自身,出于利用Siltronic先进技术及全球产能的目的,此次收购有望帮其降低成本并提高毛利;并且市占率的提升也有助于提高话语权,打破本来由信越与SUMCO两家日本企业垄断的市场。
而对于硅片行业伴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寡头垄断也将使得价格竞争逐渐回稳。由于硅片行业高技术壁垒的特性,市场集中度尤高,根据2021年市占率数据,前五家企业共占据83.5%的市场份额;而若此次收购完成,则仅前三大企业就占据73.6%的市场,构成“三足鼎立”的局势。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也有利于价格的回稳,这在近十年的行业并购史与硅片市场稳定后的价格变动趋势中也已得到生动体现。     但可惜的是,此次收购直到交易截止日前仍未能获得德国政府核准,最终宣告失败。

三、业务分布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跨国公司,Siltronic在亚洲、欧洲和美国均拥有产能。
其中,布格豪森作为Siltronic最早的生产基地,曾在此生产了第一颗直径仅为10毫米的高纯度硅晶体,如今的布格豪森工厂则为全球客户拉制单晶,生产直径达300mm的硅片;该基地同时也是Siltronic的研发中心所在地。
而弗莱贝格工厂的起源则可追溯到1957年成立的的国有Spurenmetalle Freiberg,是硅生产的摇篮之一,1996年被Siltronic收购,为300mm单晶硅和300mm晶圆创造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
美国的波特兰工厂于1979年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建立,并于1996年扩建,是Siltronic的第一个国际生产基地;如今拥有200mm晶圆产能,专注于抛光和外延晶圆的复杂制造工艺。
新加坡工厂拥有Siltronic最大、最先进的产能,其中Siltronic Singapore Pte. Ltd.(SSP)成立于1997年,专注于生产200mm晶圆;Siltronic Silicon Wafer Pte. Ltd. (SSW)为Siltronic与Samsung于2006年合资成立的联营企业,2007年开始生产,2008年被Siltronic以多数股权收购,主要生产300mm晶圆和300mm硅锭;2021年10月Siltronic在新加坡JTC淡滨尼晶圆厂的300mm新工厂破土动工,建成后将大大提高300mm晶圆产能。
以上具体工厂信息如下表所示。




四、财务分析
(一)Siltronic财务数据
半导体及硅片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根据其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我们可以大致分为4个时期,分别为:
泡沫期:世纪初-2008年上半年,高泡沫、快速发展时期;
崩溃期:2008年下半年-2009年,遭受打击、急速下跌时期;
萧条期:2010年-2016年底前,陷入冰点、徘徊不前时期;
恢复期:2016年底-今,走出危机、稳定增长时期。
以日本为例,2006-2018年周期内硅晶圆的生产销售情况如下图所示。



*注:(数据来源:METI)

在泡沫期内,受到技术革新与下游需求的共同拉动,硅片行业迎来高速发展。随着21世纪初300mm晶圆的全面投产,单位面积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同时下游芯片市场需求高涨。各大供应商基于对需求的乐观预期纷纷扩产,以至供过于求而为后来泡沫的破灭埋下伏笔。
2008年金融危机加速了泡沫的破灭,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硅片行业进入崩溃期。随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波及到半导体行业,硅片需求量骤减,在这一时期出货面积与销售金额均发生了大幅下降,整个行业到达冰点。
2009年后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消除,但硅晶圆供给过剩的矛盾仍未解决,2010至2016年,硅片行业进入价格与销售额双疲软的萧条期,硅晶圆单位价格持续下降这个下降趋势一直持续至2016年底过剩产能得到充分消耗后才有所回升。
经历了十年低回调整,2017年后随着整个半导体行业的需求高涨,硅片行业进入恢复期。在此期间出货面积再创新高,过剩产能得到消化,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状况,硅晶圆销售额与单位价格均有明显回升。至此,危机的影响才得以完全消除。
以下则将结合硅片行业的周期性特征,对Siltronic的财务状况进行进一步分析。
*注:对于行业周期的详细分析可参见《SUMCO历史沿革及成本分析》2022年 作者:张朦月
星汇研报-SUMCO历史沿革及成本分析

1、营业收入


由上图可以看出,Siltronic的营业收入呈现出典型的周期性特征:
泡沫期内,其营收伴随着硅片行业的快速发展而高速增长,核心驱动力为300mm产线生产成本的降低与下游需求市场的拉动;随后在2007年,全行业产能基本饱和时略有下降,主要原因为硅片单片价格的降低,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伴随着金融危机波及到半导体行业,2008年末进入崩溃期后Siltronic营收骤减。推测由于长期订单或压价销售的原因,2008年下半年的营收仍保持在相对高位水平,到2009年初才大幅减少,但对比下图毛利与营业利润的走向发现,利润水平的下降则显然更早,预示着营利能力的崩溃。
2010年危机稳定后,营收虽然快速修复回升,但在萧条期内几经起伏,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直到2016年底,前一阶段的过剩产能基本得到消耗后才进入稳步向上的趋势。
2017年以来硅晶圆行业整体进入恢复期,供需格局改变,营收比起前一阶段有了大幅提升,接近危机前水平。其中Siltronic营收在2018年有一个明显峰值,查阅财报可知,在2017年开始Siltronic硅晶圆产线就已满负荷工作,所以在2018年销量只是略有增长,营收大幅增加主要得益于价格的提高;而在随后2019年半导体市场的小幅回落也造成了主要硅晶圆厂商营收及利润的下降,主要原因为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所导致的需求下降,但平均售价仍是上涨的,且300mm晶圆需求的下降相比小直径更为温和;2021年后随着市场强劲需求的拉动,Siltronic营收再次上涨。总体来看,在这一阶段中,营收虽然偶有波动,但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且呈上升趋势。

2、毛利润及毛利率



*注:
① 信越化学未单独披露硅晶圆业务毛利数据,故采用“部门净利润+按营收分摊的销售及管理费用”推算出毛利润,存在一定误差;并且多个业务部门整合可抵消部分市场对硅晶圆业务的影响,使得其波动较小;
② Siltronic 2014年及之后所用为财报披露的毛利数据,2014年前采用其母公司瓦克化学Siltronic部门按照“部门净利润+按营收分摊的销售及管理费用”推算的毛利润。
对比Siltronic与信越、SUMCO两家日本公司的数据发现:在泡沫期内,三家公司毛利率均处于稳定的较高水平,一度接近40%;而进入崩溃期后,Siltronic与SUMCO都经历了大幅的回落,以至在2009年一整年毛利均为负数,其中Siltronic尤甚,低点达到了-125%,而同时期的信越却仍能保持盈利水平;而在随后萧条期的低回调整中,最稳定的仍是信越,SUMCO次之,Siltronic则波动较大,毛利率也明显低于其他两家;最终Siltronic在恢复期内毛利率赶超了SUMCO,但信越作为龙头仍遥遥领先。

3、营业利润及销售利润率


营业利润虽与毛利变动趋势相一致,但显然呈现出更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泡沫期内,三家企业利润率接近且处于稳定的较高水平;崩溃期中信越勉强保持营利,而SUMCO与Siltronic都发生巨大亏损;在萧条期市场动荡调整时,SUMCO与信越均有营利,其中信越最为稳定,而Siltronic则多数年份亏损,即使在发展较好的年份也仅仅与成本持平;进入恢复期后,Siltronic恢复营利,销售利润率赶超SUMCO,但仍与第一名的信越存在较大差距。
通过利润水平的对比我们发现:在行业不景气时,业绩差距拉大,龙头企业优势得以凸显。强势企业往往利用其技术与现金流优势维持正常经营,而弱势企业则面临更大冲击,连年亏损最终走向被收购的命运。而在景气周期内,业绩差距缩小,且弱势企业往往增长速度更快。龙头企业一方面生产经营模式已经定型,存在“尾大不掉”的风险,因而面对机遇时投资决策往往更加谨慎;另一方面之前价格已处于高位,涨价空间有限,因而与“后来者”的差距会逐渐缩小。信越则属于上述情况,值得投资者注意。

4、研发投入


对于研发支出,从绝对数额来看Siltronic保持逐年稳定增长,即使在营收惨淡的萧条期仍保持较高水平的研发投入;而研发投入占营收的相对比重则不断下降,且恢复期占比明显低于萧条期,主要由于营收的大幅增长。综合来看,Siltronic的研发投入处于行业较高水平,体现其重视创新的特点。

(二)行业竞争格局
通过主要硅片厂商的营收情况可以反映出日德竞争格局的变化。
为了方便比较,以2006年第一季度营收为基期,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营收指数。2006-2022年Siltronic与日本信越、SUMCO的营收状况如下图所示。


*注:信越化学暂缺2006年第一季度数据,为了方便比较,故延续使用第二季度数据。
三家公司各自的营收变动情况大体与行业周期相一致。对比可以看出,2006年以来营收增长最快的是SUMCO,并且波动最大,主要得益于泡沫期时的大量投资;Siltronic次之,但在2019年有小幅回落;而信越最为稳定。
其变动趋势也论证了上述结论:“领先者”往往具有更为稳定的特征,在行业衰退时抗风险能力更强;而在景气周期时,“追赶者”常常增长速度更快,但回调时也更厉害。行业的繁荣会缩小其业绩差距,行业的衰退则会扩大差距。
三者均作为全球性的跨国公司,考虑到汇率对其业绩的影响,故使用本币列示的营收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结果如下图所示。


对比发现,2010-2013年SUMCO与信越营收的波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日元对美元汇率的上涨所导致,以本币计量时与Siltronic差距缩小,而进入恢复期以来汇率的影响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以来欧元与日元的贬值趋势明显。而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收入通常以美元核算,而成本则按照本币核算,这一贬值趋势或对其业绩有积极影响。

五、总结
Siltronic经历数十年发展,在技术、产能等方面都创造出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300mm晶圆颇具竞争力的供应商之一。金融危机以来虽遭受重大打击,近十年营收惨淡,虽然比起日本信越与SUMCO两家龙头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但整体已恢复增长趋势,尤其在萧条期末至恢复期以来业绩增速明显。
从硅片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也得出了周期性规律:在行业不景气时,作为“领先者”的龙头企业抗回落能力更强,优势与弱势企业间竞争差距拉大;而在景气周期内,拥有更大成长空间的“追赶者”往往增长速度更快,与“领先者”差距缩小。

文章来源于数聚云芯 ,作者张朦月